初审编辑:聂冬梅
责任编辑:刘进
图文:韩健
随着刻刀声响,铜屑飞扬,一个栩栩如生牡丹的造型在铜器表面跃然呈现。龙年春节,走进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刻铜艺人郑建林的工作室,他正在铜器上“作画写字”。
将牡丹的神韵与凿刻工艺相结合,是非遗传人郑建林近几年工艺创作的探索。牡丹之美,早已刻进诗词歌赋,千古流芳。无论是饰品、衣物、雕栏玉砌,牡丹纹样常常出现,带来千般姿态。以金属临摹錾刻牡丹,显雍容富贵,镂空之处细致明丽,花瓣纤毫可见,姿态从容曼妙,点缀颈间,美人如花隔云端。
金属錾刻,是一门古老的中国手艺,商周时期青铜器上就有錾刻图案,迄今已有数千年历史。曹州刻铜刀刻技法复杂,精度要求高,运用阴刻、阳刻、双钩浅刻、直刀深切及挑刀、铲地等技法,雕刻出画面的阴阳、虚实、飞白等效果。风格雄健拙朴、阳刚有力,具有浓郁的金石艺术遗韵。 以铜为“纸”以刀为“笔”,历经上千次捶打之后,金属与美学碰撞融合,呈现出精美的浮雕图案。
“我的创新主要是结合菏泽地域文化,拓展了刻铜传统的题材内容,比如菏泽牡丹、戏曲等不少题材在我的作品中都得到了转化和体现。”郑建林说,把这些代表菏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元素,创作成为赏心悦目的文创新产品,不仅可以对曹州刻铜技艺的保护传承发展做出积极贡献,也宣传了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图一:水印上石,描画印稿
图二:双钩浅刻,“虽刻犹写”
图三:微雕细琢,金石韵味
图四:自制刻刀,先利其器
图五:针刻线画,精雕细琢
图六:以刀代笔,铜面做纸
图七:淬烧退火,金之应力
图八:镶嵌“倒钩”,覆盖金片
图九:打磨抛光,光洁如镜
图十:钝化封闭。成品装框
初审编辑:聂冬梅
责任编辑:刘进